本报讯(记者任娜)实施覆盖学前一年及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免费教育;符合条件残疾儿童少年,按学区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将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全部纳入营养改善计划……昨日,《西安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正式下发。到2016年底,我市将通过系列政策,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广泛支持、服务体系全面覆盖、就学条件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格局,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加快全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1 学前一年及义务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
根据方案,我市将提高普及水平,针对实名登记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残疾状况和教育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安排其接受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学校、职业学校不得拒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入学。
健全保障体系,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实施覆盖学前一年教育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的免费教育,积极推进学前两年、学前三年和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制定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编制标准。
落实国家视力、听力、智力障碍三类特殊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和课程标准,鼓励特殊教育学校研发校本课程和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教材体系。
2 设立招收孤独症学生的特教班
各区县指定3—5所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学校接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布局,高陵区新建1所特殊教育学校,蓝田县特殊教育学校2016年9月投入使用,启动市盲哑学校、市第二聋哑学校、长安区特殊教育学校、周至县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项目。
完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市属三所特殊教育学校(市盲哑学校、市第二聋哑学校、市启智学校)分别建立视力、听力、智力残疾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各区县依托特殊教育学校或设立特教班的普通学校,成立区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乡镇、街道选择中心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依托市第二聋哑学校成立1所融合幼儿园,市盲哑学校、市启智学校设立学前教育部;现有特殊教育学校设立招收孤独症学生的特教班。
3 普通中小学校附设特教班
成立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鉴定委员会,按照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轻度随班就读、中重度集中教育、重度无法就学的送教服务的原则进行分类,依据鉴定结果及学生实际表现对残疾学生进行评估,提出安置和个别化教育建议。
全市符合随班就读条件的听力、视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要按照学区服务范围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新城、碑林、莲湖、雁塔、灞桥、未央、阎良等区各指定3—5所普通中、小学校附设接收智力残疾学生的特教班;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可采取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
4 定点幼儿园建学前特教资源教室
普通幼儿园要积极接收轻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要设立幼儿园或学前教育部,接收中度残疾儿童就读;未设立特殊教育学校的区县,要指定3—5所市一级以上公办幼儿园为定点幼儿园,建立学前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为本辖区3—6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提供服务。
5 义务段在校残疾学生给予 200 元交通补助
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力度,提高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到2015年秋季入学,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按6000元标准执行。特殊教育学校学前部(班)、高中部(班)及幼儿园、高中阶段随班就读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学生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到2016年底前达到每年3000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