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自闭症儿童培训机构老师经常对家长说:不轻易给一个孩子下定义“大概以后不能生活自理了”“唉要养一辈子了”我觉得是面对问题最重要的起点。他们只是特别的孩子。
尽管我们看到的都是可爱的自闭症孩子,可是孩子当然会长大,萦绕在家长心头的最重要问题还是孩子们长大怎么办?他们能融入这个社会么?父母老去之后谁来照顾他们?
2012年,在解放日报和上海图书馆的共同推动下,自闭症患者栋栋来到上海图书馆工作,成为上海首位自闭症工作者。
2014年,沈阳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携手一家外国品牌五星级酒店,尝试为自闭症学生提供客房服务岗位培训,利用自闭症学生的“机械刻板行为”让他们从事简单的整理房间工作,这也是全国首次对自闭症学生就业培训的尝试。
2017年,19岁的自闭症患者邓俊贤成为星巴克广州天河城分店的服务员。
2017年,宁波市慈善商店录取了8位自闭症患者为管理员和送货员。
一个个好消息接踵而来,希望的曙光仿佛揭去笼罩在自闭症家庭夜幕,吐出灿烂的晨光,迎来全新的开始。
然而事实是五年后,上海自闭症患者实现就业的依旧只有一人。自闭症患者实现就业的微乎其微,数据触目惊心。
据2016年《中国孤独症家庭需求蓝皮书》报道,成年孤独症就业率不到10%。在深圳,这个比例更低,仅约为1%。
许多人把自闭症失业的矛头对准企业,同仇敌忾,大谈平等。企业不是慈善家,扪心自问,如果你是一家企业的老板,你愿意录取一个情绪不稳定,无法与人正常沟通的自闭症患者吗?
我们常常看到国外,自闭症患者正常工作,享受生活,但是却没有看到这些地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法律法规,这才是就业率背后的东西。外国用了七十多年的时间去完善社会自闭症救助系统,而我们才走了短短的十多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美国,自闭症成人可以参加一定的工作。如可以在相应社区或受庇护的工场工作,农场式居住项目中的成员可以参加园艺、温室管理、木工、动物护理和绿化等与农场有关的工作。
西安自闭症儿童学校觉得我国也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建立附有小型工厂、超市等的养护机构,让自闭症成人在他人的帮助和看护下进行康复训练、劳动生产和生活。
-